测振仪:工业设备健康管理的“听诊器”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设备维护领域,振动是反映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关键参数之一。如同医生通过听诊器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测振仪就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用于“聆听”设备运行状态、诊断潜在故障的精密工具。它通过捕捉和分析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信号,为预防性维护、故障诊断和设备性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 振动测量的核心原理与意义

  • 振动本质: 物体围绕其平衡位置所做的周期性往复运动,包含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物理量。它们分别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幅度、快慢和变化率。
  • 测量意义:
    • 故障预警: 异常的振动往往是设备故障(如不平衡、不对中、轴承磨损、松动、齿轮损伤、叶片损坏等)的早期征兆。持续监测振动可及时发现隐患,避免突发性故障和停机损失。
    • 状态评估: 通过定期测量和记录设备振动水平(如速度有效值RMS),建立基线数据,评估设备整体运行状态是否良好或趋于劣化。
    • 故障诊断: 分析振动信号的频率成分、幅值大小、波形特征等,可以精确定位故障类型和来源。
    • 性能验证: 设备维修后或新设备安装调试后,测量振动值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维修效果或安装质量。
    • 安全保证: 过大的振动可能危及设备结构安全或人员安全,监测振动是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 测振仪的核心构成与工作原理

一台典型的测振仪通常包含以下关键部分:

  1. 传感器: 核心部件,负责将机械振动信号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主要类型有:
    •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最常用类型。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将振动加速度转换为电荷信号。具有频率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耐高温等特点,适用于大多数旋转机械的通用测量。
    • 速度传感器: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输出与振动速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通常体积较大,低频响应好,但在高频段易受限制。
    • 位移传感器(如电涡流式): 非接触式测量,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转轴相对于传感器的相对位移。特别适用于监测滑动轴承的油膜厚度、轴心轨迹和轴位移(如轴向窜动)。需要安装在靠近被测轴的固定支架上。
  2. 信号调理电路: 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滤除干扰噪声)、积分/微分(实现位移、速度、加速度量之间的转换)等处理,使其适合后续采集和分析。
  3. 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 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现代测振仪通常内置微处理器,能实时计算振动参数(如加速度峰值、速度有效值RMS、位移峰峰值等),进行简单的频谱分析(FFT)。
  4. 显示与人机交互界面: 液晶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测量结果(数值、波形、频谱图等)。按键用于设置参数(如测量量程、频率范围、滤波设置)、切换功能、存储数据等。
  5. 数据存储与传输: 内置存储器用于保存测量数据和设置。通常支持USB、蓝牙或Wi-Fi等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或云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管理。
  6. 供电系统: 内置可充电电池提供工作电源。
 

三、 测振仪的主要类型

根据功能和应用场景的复杂程度,测振仪可分为:

  1. 手持式振动计: 最常见类型。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于现场巡检。主要功能是测量振动的总值(通常是速度有效值RMS或加速度峰值)。用于快速评估设备的整体振动烈度是否符合标准(如ISO 10816系列),判断设备状态是否“良好”、“注意”或“危险”。
  2. 振动分析仪: 功能更强大的便携式仪器。除测量总值外,核心功能是进行频谱分析(FFT) ,将时域振动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成分的幅值。这是进行精密故障诊断的关键手段。通常还具备波形显示、包络解调(用于轴承、齿轮故障诊断)、相位测量等功能。适用于设备点检、故障排查和深度分析。
  3. 在线振动监测系统: 由安装在关键设备上的永久性传感器、现场数据采集单元和中央分析软件组成。提供连续、实时的振动监测和分析,常用于大型关键机组(如汽轮机、压缩机、大型水泵风机)的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系统。
 

四、 测振仪的关键技术参数

选择和使用测振仪时,需关注以下参数:

  • 测量量程: 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振动值(加速度、速度、位移)。
  • 频率范围: 仪器能够准确测量的振动频率下限和上限。不同故障产生的振动频率不同,选择范围需覆盖目标设备的特征频率。
  • 精度: 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 分辨率: 能够分辨的最小振动量变化。
  • 传感器类型与灵敏度: 根据应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加速度/速度/位移)及其灵敏度(如加速度传感器单位:mV/g)。
  • 电池续航与充电时间: 影响现场连续工作时间。
  • 数据存储容量与导出方式: 影响可存储的测量点数量和数据传输便利性。
  • 防护等级: 对灰尘和水的防护能力(如IP65),影响在恶劣工业环境中的耐用性。
  • 分析功能: 对于分析仪,其频谱分析能力(谱线数、FFT分辨率)、解调分析能力等至关重要。
 

五、 测振仪的核心应用场景

测振仪广泛应用于各类旋转和往复运动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 电动机/发电机: 监测轴承状态、气隙不均、转子不平衡、松动等。
  • 泵: 诊断轴承损坏、叶轮不平衡/汽蚀、不对中、松动等。
  • 风机/鼓风机: 监测轴承状态、叶片不平衡/磨损/结垢、不对中、喘振等。
  • 压缩机: 诊断轴承和齿轮故障、不平衡、不对中、阀片故障、气流脉动等。
  • 齿轮箱: 精确定位齿轮磨损、断齿、点蚀等故障(常结合包络解调分析)。
  • 轴承(滚动轴承): 早期诊断滚道、滚动体、保持架损伤(频谱分析和包络解调是核心手段)。
  • 机床: 评估主轴状态、刀具磨损、加工稳定性。
  • 工程结构: 监测桥梁、建筑、塔架等结构的健康状态(常用低频振动测量)。
 

六、 使用测振仪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 正确选择测量点和方向: 根据设备结构和故障类型,选择最能反映振动特征的测点(如轴承座)和方向(水平、垂直、轴向)。测点位置应固定并做标记,以保证历史数据可比性。
  • 传感器安装至关重要: 安装方式(如磁座、胶粘、钢制探针)直接影响高频信号的传递。务必保证传感器安装牢固、接触良好。磁座适用于平坦铁磁表面;非铁磁表面或需要更佳高频响应时,应考虑使用胶粘或探针。
  • 合理设置参数: 根据被测设备的转速和预期故障频率,设置合适的量程、频率范围(Fmax)和滤波器。
  • 建立基准数据: 在设备状态良好时测量并保存振动数据,作为后续比较的基准。
  • 结合其他信息: 振动分析应结合设备运行参数(转速、负载、温度、声音、润滑油分析等)和历史维护记录,进行综合判断。
  • 遵循标准: 参考相关国际/国家标准(如ISO 10816振动烈度评价标准、ISO 13373状态监测标准、ISO 18436对人员认证的要求)进行测量和评价。
  • 定期校准: 传感器和仪器需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 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需要理解振动原理、仪器操作、故障特征频率识别等知识,才能有效利用测振仪。
 

七、 未来发展趋势

测振技术正朝着更智能、更便捷、更集成的方向发展:

  • 无线化与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和低功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部署更灵活,数据获取更便捷。
  • 智能化诊断: 集成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算法,实现振动数据的自动分析、故障模式识别和预测性维护建议。
  • 云端平台: 测量数据上传至云端平台,实现集中管理、深度分析、远程诊断和跨区域协作。
  • 多参数融合: 振动监测与其他状态监测技术(如温度、油液、声学、电流)深度融合,提供更全面的设备健康画像。
  • 微型化与低成本化: 适用于更广泛设备和更经济的监测方案。
 

结论

测振仪作为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领域不可或缺的利器,其价值在于将无形的振动转化为可量化、可分析的数据,为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驾护航。从简单的手持式巡检到复杂的在线监测系统,测振技术不断演进,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掌握测振仪的原理、选型和使用方法,对于现代设备管理和维护工程师而言,是一项关键技能。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浪潮的推进,测振仪将继续在预测性维护和智能制造中扮演核心角色,为工业设备的健康管理提供更强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