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架检测:守护生命转运的安全基石

在医疗急救与患者转运过程中,担架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其性能的稳定可靠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安全和转运效率。为确保每一副担架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作用,科学、严谨、规范的担架检测至关重要。

一、担架检测的目的与重要性:

担架检测的核心目标是验证担架是否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安全标准与性能要求。其主要意义在于:

  1. 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严格的强度、稳定性测试,防止使用中出现断裂、塌陷、松动等致命风险,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2. 确保功能可靠: 验证担架的各项功能(如升降、折叠、轮子锁定、护栏开合、头部倾角调节等)操作顺畅、锁定稳固,满足不同救援场景需求。
  3. 评估耐用性能: 模拟反复使用和恶劣环境下的表现,确保担架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4. 维护医疗质量: 合规、可靠的担架是提供高质量院前急救和院内转运服务的基础保障之一。
  5. 履行法规要求: 满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及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二、核心检测项目与标准依据:

担架检测需依据权威标准进行,常见依据包括GB 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相关指引、YY/T 0571《医用轮式担架》、YY 0573.1《救护车 第1部分:医疗舱专用装置》及ISO 10535《病人升降设备》等相关条款,主要涵盖以下关键项目:

  1. 静态强度(承重)测试:

    • 目的: 验证担架在静态最大载荷下的结构完整性。
    • 方法: 在担架承载面上均匀施加规定的最大测试载荷(通常为额定载荷的1.5至2倍,如160kg或更高),保持一段时间(如5分钟)。
    • 要求: 担架主体结构无肉眼可见的永久性变形、裂纹或断裂;所有连接件无松动或失效。
  2. 动态强度(坠落)测试:

    • 目的: 模拟担架在意外跌落或受到冲击时的抗冲击能力。
    • 方法: 将加载规定负载(如75kg或100kg模拟人)的担架,从规定高度(如15cm或根据标准)自由坠落到刚性平面上。
    • 要求: 担架结构无断裂、严重变形;轮子、锁定装置等功能部件无损坏或失效;模拟人未发生移位或坠落风险。
  3. 稳定性测试:

    • 目的: 评估担架在倾斜状态下的抗翻倾能力。
    • 方法: 将满载的担架置于可倾斜平台上,逐渐增加平台倾斜角度。
    • 要求: 担架在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小倾角(如10°或更高)前不发生翻倾。
  4. 功能操作与锁定测试:

    • 目的: 检查所有活动部件的操作顺畅性及锁定装置的可靠性。
    • 方法: 反复操作升降机构、折叠机构、护栏、头部倾角调节装置、轮子刹车等,检查是否顺畅、无卡滞;验证各锁定装置在受力状态下是否能有效锁定,无意外解锁。
    • 要求: 操作灵活省力;锁定装置在测试载荷下能可靠锁定,无滑动、松脱。
  5. 车轮性能测试:

    • 滚动阻力: 测量推动满载担架所需力的大小。
    • 转向灵活性: 评估转弯是否轻松。
    • 刹车性能: 在斜坡上测试刹车的制动效果和保持力。
    • 要求: 滚动顺畅省力,转向灵活,刹车装置在任何位置均能有效制动并保持稳定。
  6. 耐用性(疲劳)测试:

    • 目的: 模拟长期反复使用对担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方法: 对关键活动部件(如升降机构、折叠铰链、护栏锁扣等)进行数千次甚至上万次的循环操作测试。
    • 要求: 测试后,部件无明显磨损、变形或功能失效;结构完整性仍满足静态强度要求。
  7. 材料与表面测试:

    • 材质检验: (必要时)核查材料成分证明或进行理化性能测试(如金属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高分子材料的抗老化性)。
    • 表面质量: 检查表面是否光滑、无毛刺、锐边,涂层或镀层是否均匀、无剥落、锈蚀。
    • 生物相容性: (直接接触患者部位)需符合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相关要求(如ISO 10993系列)。
 

三、检测流程与方法:

规范的担架检测通常遵循以下流程:

  1. 样品接收与登记: 核对样品信息、型号、数量,检查外观有无明显运输损伤。
  2. 预处理: 根据标准要求,可能需要在特定温湿度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
  3. 目视检查: 详细检查整体外观、工艺、标识(型号、额定载荷、生产信息、警示语等)、配件完整性。
  4. 尺寸与重量测量: 核查关键尺寸(如全长、宽、高、最低位/最高位高度)和自重是否符合要求。
  5. 性能与功能测试: 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项目和顺序进行各项操作性和功能性测试(功能操作、锁定、车轮性能等)。
  6. 静态强度测试: 在专用加载设备上进行。
  7. 动态强度/稳定性测试: 在专用测试台或平台上进行。
  8. 耐用性(疲劳)测试: 使用专用循环测试设备进行。
  9. 复测(如有必要): 对测试中发现问题修复后的担架进行针对性复测。
  10. 数据记录与报告出具: 详细、客观记录所有测试过程、参数、现象和结果,形成检测报告,明确给出是否符合标准的结论。不合格项需清晰说明。
 

四、质量控制与检测环境: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 设备校准: 所有检测设备(测力计、高度尺、角度仪、计时器等)须定期由权威计量机构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 环境控制: 检测环境(如温湿度)应符合标准规定,避免极端条件影响结果。通常在标准实验室环境(如23±5°C, 相对湿度<60%)下进行。
  • 人员资质: 检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标准、设备和操作流程,具备判断能力。
  • 标准方法: 严格遵循最新有效的国家、行业或国际标准进行操作。
  • 记录可追溯: 所有原始数据、操作记录、校准报告等需完整保存,确保可追溯性。
 

五、结语:

担架作为生命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其质量不容有失。系统、专业、符合标准的担架检测,是确保担架产品安全、有效、可靠的核心手段。从原材料到成品,从出厂到临床使用前的定期检查或验收,都应重视并通过科学的检测来把关。唯有如此,才能筑起生命转运的坚实防线,让每一副担架都能成为承载生命希望的可靠方舟。严格检测,即是守护生命的坚实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