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板检测技术指南

橡胶板作为重要的工业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密封、减震、防护、绝缘等领域。其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橡胶板检测体系至关重要。本指南旨在系统阐述橡胶板检测的关键项目、方法及判定依据。

一、 常见缺陷类型识别

检测的首要步骤是识别橡胶板存在的缺陷,主要分为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

  1. 表面缺陷:

    • 气泡/气孔: 橡胶板表面或近表面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空腔,影响密封性和外观。
    • 杂质/异物: 混入的非橡胶物质(如金属屑、纤维、灰尘等),破坏材料均一性,可能成为应力集中点。
    • 缺胶/凹坑: 表面局部橡胶材料缺失形成的凹陷。
    • 流痕/模痕: 由模具或加工过程导致的表面纹理异常或不规则痕迹。
    • 老化龟裂/裂纹: 因环境因素(光、热、臭氧)或应力作用产生的表面微细裂纹或较大开裂。
    • 欠硫/过硫: 硫化程度不足(欠硫)导致材料发粘、强度低;硫化过度(过硫)导致材料变硬、变脆、弹性下降。
    • 喷霜: 配合剂(如硫磺、防老剂、促进剂等)迁移至橡胶表面形成白色或彩色霜状物,影响外观和粘合性能。
    • 划伤/压痕: 生产、搬运或储存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2. 内部缺陷:

    • 分层/脱层: 多层复合橡胶板之间或橡胶与骨架材料(如织物、金属)之间的粘合失效。
    • 内部气泡/孔洞: 材料内部的空腔,显著降低力学性能和密封性。
    • 密度不均: 材料内部组分分布不均匀,导致性能波动。
    • 夹杂物: 内部包裹的杂质或异物。
 

二、 核心检测项目与方法

橡胶板的检测需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供需双方约定的技术协议进行。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1. 外观与尺寸检测:

    • 方法: 目视检查(在充足光线下,必要时借助放大镜)、使用卡尺、千分尺、卷尺、投影仪等精密量具测量。
    • 项目:
      • 表面缺陷(按上述类型识别)。
      • 长度、宽度、厚度及其均匀性(测量多点)。
      • 边缘平直度、垂直度(或规定斜边角度)。
      • 表面颜色、光泽是否均匀一致。
  2. 硬度测试:

    • 方法: 最常用邵氏硬度计(A型适用于常规橡胶,D型适用于较硬橡胶)。将硬度计压针垂直压入平整橡胶表面,读取瞬时示值。
    • 标准依据: GB/T 531.1等。
    • 要点: 测试点应远离边缘,多点测量取平均值。测试面需平整、光滑、清洁,厚度满足标准要求(通常≥6mm,不足时可叠加)。
  3.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 拉伸性能:
      • 方法: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将哑铃状或环状试样以恒定速度拉伸至断裂。
      • 项目: 拉伸强度(试样断裂时的最大应力)、拉断伸长率(试样断裂时的伸长与原长的百分比)、定伸应力(如100%、200%、300%定伸长率下的应力)。
      • 标准依据: GB/T 528 等。
    • 撕裂强度:
      • 方法: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无割口或带割口(直角形、新月形等)试样进行撕裂。
      • 标准依据: GB/T 529 等。
    • 压缩永久变形:
      • 方法: 将规定尺寸的圆柱试样在特定温度下压缩至规定形变,保持规定时间,卸载后在规定条件下恢复,测量残余变形量。
      • 意义: 评估橡胶在长期压缩应力作用下的弹性恢复能力,对密封件尤其重要。
      • 标准依据: GB/T 7759 等。
    • 耐磨性能:
      • 方法: 常用阿克隆磨耗试验机或旋转辊筒式磨耗试验机(如DIN磨耗),使橡胶试样在特定条件下与磨耗面摩擦,测量体积损失或质量损失。
      • 标准依据: GB/T 1689 (阿克隆法), GB/T 9867 (旋转辊筒法) 等。
    • 回弹性:
      • 方法: 使用回弹性试验机(如冲击摆锤式),测量钢球从规定高度自由落体冲击橡胶试样后的回弹高度,计算回弹率。
      • 意义: 表征橡胶吸收能量后的恢复能力,与减震性能相关。
      • 标准依据: GB/T 1681 等。
  4. 耐介质性能测试:

    • 方法: 将橡胶试样浸泡在规定温度、时间的液体介质(如燃油、机油、酸碱溶液、水等)中。
    • 项目:
      • 体积变化率: 测量浸泡前后试样体积或质量变化,计算变化率(溶胀或收缩)。
      • 硬度变化: 测量浸泡前后硬度变化。
      • 拉伸性能变化率: 测量浸泡后试样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变化。
    • 标准依据: GB/T 1690 等。
  5. 热空气老化性能:

    • 方法: 将橡胶试样置于规定温度和时间的热空气老化箱中。
    • 项目: 测试老化后试样的硬度变化、拉伸强度变化率、拉断伸长率变化率。
    • 意义: 评估橡胶在热氧环境下的耐老化性能和使用寿命。
    • 标准依据: GB/T 3512 等。
  6. 低温性能测试:

    • 方法: 常用吉门扭转试验(Gehman)或压缩耐寒系数试验,将试样在规定低温下保持一定时间,测试其刚性变化或恢复能力。
    • 标准依据: GB/T 6034 (吉门扭转), GB/T 6035 (压缩耐寒) 等。
  7. 电绝缘性能测试(适用于绝缘橡胶板):

    • 方法: 使用高阻计、耐电压测试仪等。
    • 项目: 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介电强度(击穿电压)。
 

三、 质量判定标准

橡胶板的质量是否合格,需将各项检测结果与约定的技术标准或规范进行对比:

  1. 外观: 通常规定允许存在的缺陷类型、尺寸、数量及分布范围。例如,关键工作面上不允许有直径超过规定值的气泡或杂质。
  2. 尺寸: 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需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
  3. 硬度: 实测值应在标称硬度值±5度(或其他规定允差)范围内。
  4. 物理机械性能: 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压缩永久变形、耐磨性等实测值需达到或超过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值。
  5. 耐介质性能: 体积变化率、性能变化率需在标准规定的限值内(例如,体积变化率±10%)。
  6. 老化性能: 性能变化率需在标准规定的限值内(例如,拉伸强度变化率≤±30%,拉断伸长率变化率≤±50%)。
  7. 低温性能: 达到规定的低温刚性要求或恢复要求。
  8. 电性能: 达到规定的最低电阻率或击穿电压要求。
 

四、 应用领域与检测重点

不同应用场景对橡胶板性能要求各异,检测重点应有所侧重:

  • 密封件: 压缩永久变形、耐介质性能、硬度、回弹性是关键。
  • 减震垫: 回弹性、动态疲劳性能、老化性能是核心。
  • 输送带/履带: 耐磨性、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层间粘合强度是重点。
  • 绝缘垫: 电绝缘性能(体积电阻率、介电强度)、耐候老化性能至关重要。
  • 耐酸碱衬里: 耐相应化学介质性能是首要考量。
 

五、 结论

橡胶板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满足应用需求的核心环节。一套完善的检测体系应涵盖从外观尺寸到内在物理化学性能的全面评估。检测人员需熟练掌握各项检测标准与方法,使用合格的仪器设备,并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可以有效筛选出不合格品,为橡胶板在各类工业领域的安全可靠应用提供坚实保障。检测报告应清晰记录检测项目、依据标准、实测结果及判定结论,为质量控制和追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