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及类似设备检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技术
电力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设备是电力系统能量转换与传输的核心枢纽,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与供电可靠性。对这些设备进行科学、系统的检测与监测,是预防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一、 检测的核心价值
- 预防重大事故: 及早发现绝缘劣化、过热、机械变形等潜在缺陷,避免设备爆炸、起火等恶性事故,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
- 提升运行可靠性: 通过状态评估,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减少非计划停运,提高设备可用率和供电连续性。
- 优化维护策略: 从传统的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转变,减少不必要的设备解体,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 保障电能质量: 及时发现影响设备性能的问题(如局部放电、过热),确保电能传输效率和电能质量符合要求。
- 支撑资产管理: 为设备状态评估、寿命预测、更新改造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 主要检测设备类型
- 电力变压器: 包括油浸式变压器(配电变、电力变)、干式变压器等。
- 电抗器: 限流电抗器、并联电抗器、消弧线圈等。
- 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CT)、电压互感器(PT)、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
- 高压套管: 设备进出线的关键绝缘部件。
- 高压开关设备: 虽常单独分类,但其绝缘特性检测(如回路电阻、耐压、局放)与变压器类设备有共通之处。
三、 核心检测技术与方法
检测技术可分为在线监测(运行状态下)和离线检测(停电状态下)两大类:
-
在线监测技术:
-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 持续监测变压器油中特征气体(H₂, CH₄, C₂H₂, C₂H₄, C₂H₆, CO, CO₂)的含量及增长趋势,是诊断变压器内部过热、放电等故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 局部放电(PD)在线监测: 通过高频电流互感器、特高频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捕捉设备内部绝缘局部放电信号,评估绝缘劣化程度。
- 铁芯接地电流监测: 监测变压器铁芯(夹件)接地电流,判断是否存在多点接地故障。
- 绕组热点温度监测: 通过光纤测温或热模型计算,监测绕组最热点温度,防止绝缘过热老化。
- 套管介质损耗因数(tanδ)及电容量在线监测: 评估套管绝缘状况。
- 红外热成像检测: 定期或实时扫描设备外部,发现连接部位过热、内部热故障导致的表面温度异常。
- 振动与噪声监测: 监测设备本体及冷却装置的异常振动和噪声,辅助判断机械状态。
-
离线检测技术(常规预防性试验):
- 绝缘电阻与极化指数(PI)测量: 评估绝缘整体受潮和脏污情况。
- 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检查绕组焊接质量、分接开关接触状况、是否存在匝间短路或断线。
- 变比与联结组别测量: 验证变压器设计参数和绕组连接正确性。
- 介质损耗因数(tanδ)及电容量测量: 评估变压器绕组、套管、互感器等主绝缘的整体劣化、受潮情况。通常配合测量电容量的变化。
- 交流耐压试验: 考核设备主绝缘耐受工作电压和过电压的能力。试验电压远高于额定电压。
- 直流耐压与泄漏电流测量: 主要用于考核长距离电缆等,对变压器类设备应用较少,有时用于套管试验。
- 局部放电(PD)离线检测: 在施加高压下,使用专用仪器精确测量设备内部的局部放电量及模式,灵敏度通常高于在线监测。
- 绕组变形测试: 采用频响法(FRA)或短路阻抗法,检测绕组在短路电流冲击或运输后可能发生的机械位移、变形或匝间短路。
- 绝缘油试验: 包括击穿电压、水分含量、酸值、介质损耗因数、色谱分析(与在线DGA互补)等,全面评估油的绝缘性能和老化状态。
- 空载损耗与空载电流测量: 检查铁芯材质、工艺及是否存在局部短路故障。
- 短路阻抗与负载损耗测量: 检查绕组结构、是否存在匝间短路或变形。
四、 检测标准与规范依据
检测工作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例如:
-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 DL/T 393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GB/T 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 GB/T 1094 电力变压器系列标准
- GB/T 20840 互感器系列标准
- 相关设备的技术协议和运行规程
五、 检测实施流程
- 计划制定: 根据设备重要性、运行年限、历史数据、在线监测信息等制定检测计划(周期、项目)。
- 停电准备: 履行停电申请手续,做好安全隔离措施(验电、接地),办理工作票。
- 现场检查: 检测前进行外观检查(渗漏油、部件损伤、清洁度等)。
- 试验接线: 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和试验方法要求接线,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 逐项检测: 按计划项目顺序执行检测操作,详细记录原始数据、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设备铭牌参数等。
- 数据分析与判断: 将实测数据与标准值、历史数据、同类型设备数据进行比较,结合设备结构、运行工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 报告编制: 出具详细检测报告,包括设备信息、试验项目、试验数据、结果判断、结论及建议(如:合格、继续运行、缩短检测周期、跟踪监测、停电检修等)。
- 跟踪处理: 对存在缺陷或异常的设备,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复测、检修、更换),并进行闭环管理。
六、 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
- 安全第一: 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区域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专人监护,严防触电。
- 人员资质: 检测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熟悉设备结构、试验原理、方法及标准。
- 仪器校准: 确保使用的检测仪器仪表在校准有效期内,保证数据准确性。
- 环境条件: 注意环境温度、湿度对某些试验(如绝缘电阻、泄漏电流)结果的影响,必要时进行换算或记录。
- 数据综合: 单一试验项目结果往往具有局限性,必须结合历史数据、运行工况、在线监测信息及其他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 状态评估: 检测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对设备整体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和分级(如: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严重状态)。
- 新技术应用: 关注并适时引入新型传感技术(如光纤传感)、更先进的诊断算法(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结论:
变压器及类似设备的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作,是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规划、规范实施、精确分析、闭环管理,不断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够有效揭示设备隐患,指导精准运维,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保障能源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持续推动检测技术的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是实现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保障电力系统长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