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六角柱端紧定螺钉检测指南

内六角柱端紧定螺钉作为一种关键的定位与夹紧元件,广泛应用于精密机械、模具、夹具及各类设备的调整与固定环节。其柱端与被夹紧件为面接触的特性,使得对其质量的严格控制尤为重要。以下为全面的检测项目与要点:

一、 尺寸规格与几何公差检测

  1. 螺纹检测:
    • 通止规检查: 使用符合标准的螺纹通规(GO)和止规(NOGO)验证螺纹中径和基本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 螺距: 使用螺距规或投影仪测量螺距精度。
    • 牙型角: 通常在投影仪或工具显微镜下观察测量。
  2. 关键尺寸:
    • 公称直径 (d): 卡尺或千分尺测量螺杆直径。
    • 头部直径 (dk): 卡尺或千分尺测量头部直径。
    • 头部高度 (k): 卡尺或高度规测量头部厚度。
    • 公称长度 (l): 卡尺测量螺杆长度(通常指螺纹长度或总长,需明确定义)。
    • 内六角尺寸 (s): 使用标准内六角量规(塞规)检验对边宽度尺寸,确保与安装工具匹配且无损伤。
  3. 柱端特征:
    • 柱端直径 (d1): 卡尺或千分尺测量柱端圆柱部分的直径。
    • 柱端高度/长度: 测量柱端突出部分的轴向尺寸。
    • 柱端倒角/圆角: 目视或使用投影仪检查倒角或圆角是否均匀、无毛刺、符合图纸要求。
    • 柱端端面: 检查端面是否平整、光滑、无损伤或明显的加工缺陷。
  4. 几何公差:
    • 头部对螺杆的同轴度: 可在偏摆仪或专用检具上测量头部外圆相对于螺杆外圆的跳动。
    • 柱端对螺杆轴线的垂直度/同轴度: 柱端端面应垂直于螺杆轴线,柱端圆柱面应与螺杆轴线同轴。此项目对定位精度至关重要,通常在光学投影仪、三坐标测量机或专用检具上检测。
 

二、 力学性能检测

  1. 硬度测试:
    • 表面硬度: 通常在螺钉头部顶面或螺杆无螺纹处进行洛氏硬度测试(如HRC),确保达到规定的表面硬度范围。
    • 芯部硬度: 对高强度螺钉,可能需要在截面上测试芯部硬度(如维氏硬度HV),以验证热处理效果和韧性储备。
  2. 破坏性测试 (抽样进行):
    • 扭矩测试: 将螺钉拧入标准测试块(硬度高于螺钉),测量螺钉破坏(如拧断、滑牙)时的扭矩,验证其最小破坏扭矩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头部强度测试(如适用): 测试螺钉头部承受轴向载荷而不发生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 内六角抗扭强度测试: 测试内六角孔承受规定扭矩而不发生明显变形或损坏的能力。
 

三、 材料与金相分析 (根据需要或争议时进行)

  1. 材料成分分析: 使用光谱分析仪等设备验证材料牌号是否符合要求(如SCM435, 35CrMo, SUS304等)。
  2. 金相组织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如马氏体级别、碳化物分布、是否有脱碳层、过热过烧等),评估热处理质量。
 

四、 表面处理与外观质量检测

  1. 表面处理:
    • 镀层类型与厚度: 使用镀层测厚仪(如磁性法、涡流法、X射线荧光法)测量镀层(如镀锌、镀镍、发黑、达克罗等)厚度是否均匀且符合要求。
    • 镀层附着力: 常用弯曲法、划格法、摩擦法等测试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 耐腐蚀性(抽样): 按标准(如中性盐雾试验)进行测试,评价镀层的防锈能力。
  2. 外观质量 (100% 目视检查或借助放大镜):
    • 表面缺陷: 检查是否有裂纹、毛刺、折叠、凹坑、划痕、碰伤、锈蚀、氧化皮等。
    • 内六角孔: 检查孔内是否清洁、无残留物(如热处理盐渍、油污)、无损伤(如翻边、塌陷、圆角变形)。
    • 柱端质量: 检查柱端表面是否光滑、无磕碰损伤、无锈蚀。柱端倒角/圆角应均匀一致。
    • 头部标识: 检查头部标记(如强度等级、厂商代号 - 需注意符合用户要求,有时需去除或不含特定厂商信息)是否清晰、正确、位置端正。
 

五、 功能性检查

  1. 装配测试 (抽样): 使用标准内六角扳手进行试拧,感受手感是否顺畅,检查是否存在拧入困难、卡滞或扳手打滑现象。柱端应无松动迹象。
 

六、 包装与标识

  1. 包装: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清洁,能有效防止运输中的磕碰和锈蚀(如使用防锈纸、塑料袋、塑料盒等)。
  2. 标识: 核对包装箱/袋上的标识(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标准号、材料/强度等级、数量、生产批次号)是否清晰、准确、完整。
 

总结:

对内六角柱端紧定螺钉进行系统化的检测是确保其满足设计功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检测工作应依据明确的技术标准(如GB/T、ISO、DIN、JIS、ANSI等)、采购规范或双方认可的图纸要求进行。重点应放在影响其定位精度(柱端几何精度)、承载能力(力学性能)和使用可靠性(尺寸配合、表面处理、外观)的关键项目上。建立规范的抽样方案和检测流程,并做好详细的检测记录,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追溯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