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油尺检测:储罐液位与油品计量的关键操作

量油尺检测是石油石化、储运等行业中一项基础且至关重要的计量操作。它主要用于直接测量储罐、油舱或其他容器内液体(主要是油品)的液位高度、水垫层高度以及必要时获取油样,进而精确计算油品库存量或交接量。其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库存管理、贸易结算、安全生产和损耗控制。

一、 量油尺概述

  • 基本原理: 利用刻有精确长度标记的尺带,末端连接尺锤(重锤),将其垂直下放至罐底接触点,通过读取尺带被液体浸没位置的刻度以及罐顶参照点位置,结合罐容表,计算出液位高度和油品体积。
  • 主要构成:
    • 尺带: 通常由耐腐蚀、抗拉伸的钢或合金材料制成,宽度约13-16mm。表面清晰刻有长度标记(常用米制或英制),刻度必须经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 尺架/摇柄: 用于收放和卷绕尺带,通常带有锁定装置。
    • 尺锤: 连接在尺带末端,提供下放的重量,确保尺带垂直并触及罐底基准点。接触端通常为平底或球底。
    • 手柄/绝缘套: 部分量油尺配备绝缘手柄或套筒,用于防静电。
  • 主要类型:
    • 测深量油尺: 主要用于测量液位总高度。
    • 测水量油尺(量水尺): 通常尺带较窄(如8-10mm),尺锤较轻,或在尺锤/尺带特定位置涂有遇水变色膏或试水膏(Water Finding Paste, WFP),用于检测和测量油品底部的游离水层高度。变色膏遇水会改变颜色(如膏体溶解、变色),清晰指示油水分界面。
 

二、 量油尺检测操作规程(核心步骤)

  1. 作业前准备:

    • 安全确认: 严格遵守进入受限空间、防爆区域的相关安全规定。确认罐内无油气混合爆炸危险(必要时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消除静电(触摸静电消除柱)。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包括防静电服、安全鞋、安全帽、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 工具确认: 检查量油尺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尺带无明显扭曲、锈蚀、折痕或刻度模糊。尺锤连接牢固无松动。测水量油尺需确认试水膏涂抹均匀有效(如有必要)。准备清洁布、试水膏、记录本、笔、手电筒(夜间或光线不足时)等。
    • 环境了解: 确认储罐类型(拱顶罐、浮顶罐、内浮顶罐等)、罐容表号、参照高度(基准点)、油品性质(粘度、挥发性)、罐内是否有搅拌等可能影响测量的作业。
    • 静置时间: 油品进罐或扰动后,必须保证足够的静置时间(通常至少15-30分钟,具体依据油品性质和罐型),待液面平稳、油气沉降后再进行测量。
  2. 测量操作:

    • 开启量油口: 缓慢开启量油口盖(计量口盖),动作轻柔,避免产生火花。开启后注意油气扩散。
    • 下放量油尺:
      • 手持尺架手柄,将尺锤端对准量油口中心。
      • 匀速缓慢下放尺带,速度控制在不超过1米/秒(防止尺带打旋、剧烈摩擦产生静电)。观察尺带刻度下降。
      • 触底确认: 当感觉到尺锤触及罐底基准板(或固定点)时,轻微提拉再轻轻下放,确保尺锤确实稳固接触底部最低点(通常有轻微“咔哒”感)。
    • 读取液位高度(液深):
      • 保持尺带垂直绷紧状态。
      • 在量油口参考点(通常是口内侧一个凸起的固定点或标记)位置,读取最接近的尺带刻度值(读数估读到毫米)。
      • 关键点: 视线必须与参考点水平,且读取的是液体在尺带上形成的浸润线(弯月面)的顶端(即液体表面的最高点)。光线不足时用手电筒辅助照明(注意防爆要求)。
      • 若液面有泡沫,需尝试穿透泡沫读取真实液面,或待泡沫消散后重测。
    • 测量水高(若使用测水量油尺):
      • 将涂抹好试水膏的测水量油尺(或测水部分)沿相同路径下放至罐底,触及基准点并停留5-30秒(依据油品粘度而定)。
      • 匀速提出量油尺。
      • 观察尺带上试水膏的颜色变化区域。试水膏溶解或明显变色的分界线即为油水分界面。
      • 读取该分界线在量油口参考点对应的尺带刻度值,即为水垫层高度(水高)。
    • 油温测量: 通常使用保温盒和精密水银温度计(或符合标准的数字温度计)。将温度计置于液面中部位置(测温点位置有标准规定),停留足够时间(通常至少5-10分钟)后提出,迅速读取温度值。测温点也可在罐内固定测温装置处读取。
  3. 记录与复核:

    • 即时记录: 立刻将测量值(液深、水高、油温)清晰地记录在原始记录本上,包括测量时间、罐号、油品名称、量油尺编号、操作人姓名等。禁止凭记忆事后补记。
    • 多次测量: 通常要求进行连续两次测量(至少间隔1分钟)。两次测量的液深读数的差值(重复性误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如±2mm内)。若超差,需查找原因(如尺带是否垂直、触底是否确实、读数是否准确)并重新测量。
    • 签字确认: 测量完成后,操作人员需在记录上签字确认。
  4. 计算与报告:

    • 根据测得的参考点液深、已知的罐底基准点到参考点的高度(参照高度),计算实际液位高度(空高):实际液位高度 = 参照高度 - 参考点液深读数
    • 使用合格的罐容表(静压容积表),根据实际液位高度、油品密度(油温需换算到标准密度)计算出罐内油品的表载体积。
    • 若测量了水高,需在总容积中扣除水所占的体积。
 

三、 检测规程要点(核心要求)

  1. 安全第一: 严格遵守所有安全规章制度是前提条件,特别是防火防爆、防坠落、防中毒、防静电等。
  2. 人员资质: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熟悉操作流程、安全规定和应急处置。
  3. 器具合格: 使用的量油尺、温度计等计量器具必须定期经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严禁使用不合格或超期的器具。
  4. 操作规范性:
    • 下放/提升速度符合要求。
    • 确保尺带垂直,尺锤确实触底。
    • 读数位置(参考点)、读数点(弯月面顶端)准确无误。
    • 试水膏涂抹均匀、有效,判读清晰。
    • 油温测量点符合标准。
  5. 重复性与准确性: 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以验证结果的重复性,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取平均值(或按规程处理)。关注测量精度要求。
  6. 详细记录: 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完整、清晰、及时,包含所有必要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7. 环境条件: 注意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对测量操作和安全的影响。避免在雷暴天气下进行检测。
  8. 清洁保养: 使用后及时清洁尺带上的油污、水分和试水膏残迹,保持刻度清晰。检查尺带有无损伤,按规定存放于干燥处。
 

四、 关键注意事项与技术要点

  1. 温差修正: 油品体积随温度变化显著。测量时必须获取准确的油温,并依据国家标准的体积修正系数(VCF)将测量温度下的体积换算到标准温度(如20摄氏度或15摄氏度)下的标准体积。
  2. 罐容表(静压容积表)应用: 必须使用与当前储罐状态(沉降倾斜情况、温度等)匹配的最新有效罐容表。了解罐容表的使用方法(如插值计算)。
  3. 浮顶罐/内浮顶罐测量:
    • 需测量浮顶(或内浮盘)的起浮高度、浸没深度(若适用)。
    • 注意浮顶支柱高度变化对容积的影响。
    • 测量点通常在计量管内进行。
  4. 试水膏的正确使用与判读: 不同品牌的试水膏特性可能略有差异,需按说明书使用。确保膏体在测量前未干涸失效。判读变色界限要准确果断。
  5. 静电防范:
    • 操作全程保持人体良好接地。
    • 下放和提升尺带速度务必缓慢均匀。
    • 优先使用具有导静电功能的量油尺。
    • 避免在低湿度环境下进行测量(湿度低于50%时静电风险显著增加)。
  6. 夜间或光线不足测量: 必须使用符合防爆等级的手电筒,照明时注意避免产生反射光干扰读数。
  7. 异常情况处理: 如发现尺度明显偏移、尺带卡滞、尺锤无法触底、读数异常波动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进行。
 

结论:

量油尺检测是一项要求高度责任心、严谨操作和熟练技能的计量工作。它不仅是获取储罐油品精确数量的直接手段,更是保障企业库存管理准确、贸易公平、安全生产和减少损耗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使用合格器具,准确执行每一步操作并清晰记录,才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为后续的库存管理和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持续的操作培训和经验积累对于提升量油尺检测的精度和效率至关重要。